“村規民約制定后,發生事情有人管,解決問題有制度,村民的法治意識提高了,村風民風正,村容村貌新。”聊起村規民約對鄉村治理的作用,慶城縣玄馬鎮孔橋村村委會主任鄭杰軍感觸頗深。
孔橋村通過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監督,是慶城縣加強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。
近年來,慶城縣把村規民約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“催化劑”和解決農村問題的“金鑰匙”,以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,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樹立鄰里和諧、環境整潔、勤儉節約的鄉村治理新風尚。
慶城縣玄馬鎮孔橋村的村規民約。
南莊鄉豐臺村村民黃永明說:“以前,村里很多人隨手丟垃圾?,F在,有了村規民約,大家都積極愛護村里的環境衛生,辦紅白事也不鋪張浪費了,鄰里之間互幫互助,日子越過越美了。”
南莊鄉以“黨建引領,黨支部統籌安排,群眾參與”的方式,積極動員群眾參與制定村規民約,將村規民約細化到村民生活的各個方面,構建起村級基層治理的框架。目前,南莊鄉5個村均制定了符合本村實際的、村民認可的村規民約,并采取“黨支部牽頭、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”的方式,保障村規民約切實可行。村黨支部廣泛宣傳遵守村規民約的好處,使群眾從思想上接受認可村規民約,按照村規民約規定的方式處理矛盾和糾紛。
據了解,慶城縣15個鄉鎮、153個村(社區)、1053個村民小組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,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,廣泛宣傳村規民約,開展人居環境整治、倡導婚育新風等活動。同時,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站、所)為平臺,積極開展文明家庭、文明戶、好公婆、好兒媳等精神文明創評活動,通過身邊的榜樣,帶動村民遵守村規民約,共同建設美好家園。
如今,慶城縣各個鄉鎮環境優美、產業興旺,群眾行為有了“標尺”,自覺遵守、互相監督,讓美麗鄉村的一草一木、一山一水散發著文明和諧的氣息。